徐安龙,1963年6月出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10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是国家“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还是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2021年,徐安龙荣获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2.07--1994.07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系博士后
1994.07--1996.07 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联合制药公司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
1996.07--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1997.07--2000.03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系主任
2000.02--2008.1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8.03--2013.01 中山大学副校长
2013.01--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2021--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计划”
2023.08--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4.04--卸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担任职务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
国家“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成就
长期从事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程中心项目以及欧盟第六框架项目。
徐安龙教授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适应性免疫研究的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多样性的鉴定、进化分析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二是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进化。自1996年回国后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论文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PloS ON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Molecular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Development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 Genomic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同时多次应邀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报告。徐教授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项以及美国和欧盟的国际(PCT)发明专利5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
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各种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免疫基因与分子的功能与演化研究。回国16年来,集中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共获中国发明专利42项和美国发明专利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138篇,其中IF≧10 论文5 篇,如Genome Res, Am J Hum Genet;5
社会活动
2000年起兼任国家药典会第八、九和十届委员;2000年起兼任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2007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9年被聘为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生物学);2009年被聘为国际发育和比较免疫学会副主席;2011年被聘为“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二届专家组成员;国际杂志Annual Review of 动物界 Biosciences(ARAVB)和Animal Biotechnology编委;BMC Genomics的Assoc Editor;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编委(主编白春礼院士);Acta Pharmacol Sin编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教学成果奖励
截至2024年4月,徐安龙荣获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
获得荣誉
2023年8月31日,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