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清(James Lee),出生于1952年。中国人口史、经济史及社会史学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部讲座教授暨言爱基金社会科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李中清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1979年起,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便开始发掘、建设和分析基于户籍和族谱等中国历史档案资料的大规模历史数据库,2007年,开始与南京大学学者梁晨及其团队合作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精英群体及其社会来源。李中清曾于2009至2018年担任香港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16年,受聘出任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院长。2019年起,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在“民国大学生数据库”基础上构建“中国近代留学生数据库”。李中清的研究范畴涵盖广泛,包括: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及经济、比较人口学、人口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宗谱学及公共健康等。
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项目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获最佳题材奖和最佳项目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中清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是历史学界中的“加州学派”代表人物。毕业后第一个工作的学校是加州理工学院。
工作经历
自1979年起,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便一致致力于发掘、建设和分析基于户籍和族谱等中国历史档案资料的大规模历史数据库,希望能够实现对长期个人记录和跨越多世代家庭变化的追踪。
2007年,李中清开始与南京大学学者梁晨及其团队合作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精英群体及其社会来源。李中清曾于2009至2018年担任香港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14年4月26日,李中清受聘为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受聘仪式结束后,李中清作了题为“计量数据库与历史研究”的学术报告。2016年,受聘出任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院长。
自2019年起,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在“民国大学生数据库”基础上,继续构建“中国近代留学生数据库”,通过收集大批量留学生个人档案与名册资料,运用电子化处理方法,为近代留学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术成就
研究综述
李中清与康文林及他们研究团队成员通过构建和分析基于中国档案材料的个人层面的数据库,发现了许多新历史现象,推出了一系列受关注的研究成果,包括构建大规模、长时段人口数据库,重新探讨中国长期的人口现象、家庭与亲属网络和社会经济成就,并成功推翻了此前影响中国学界甚大的马尔萨斯人口论;构建包括清代、民国以至共和国时期官员、职业技术群体、教育精英的大规模个人数据库,系统理解中国社会的职业获得、教育获得与阶层交流状况,同时修正学界过往的相关认识。截至2021年11月,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约893万条个人的行为和生活状况信息。
主要著作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团队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2018年9月21—24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历史学会共同举办的“‘从山西出发的历史学’暨纪念乔志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太原晋祠宾馆举行。李中清参会。
2017年10月25日晚上8时,李中清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赶往汕头市,为数十名学生和教师代表进行一门新课程的宣讲。
2015年11月7日,进行的北京论坛历史学分论坛上,李中清以《中国教育精英四段论》为题首次向国内外听众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精英群体及其社会来源”这项研究。
2013年3月16日,李中清到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访问并与研究人员座谈。中心主任行龙教授陪同参观了中心的研究室、博士工作室、基层文献档案库、图书资料室以及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综合展馆。
人物评价
李中清教授是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泰斗。(香港科技大学评)
李中清教授是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定量方法应用于历史数据分析的先行者。(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