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仑,男,1968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新疆,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
人物经历
1990—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从事优质高产水稻育种工作、农药残留研究;
1997—2000年,新疆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水果采后病理;
2000—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和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
2003至今,中国农业大学,从事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检测技术。此外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 2016年6月12日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中国联络处农业组生物技术食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
主要论文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发表杂志涉及:《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control》、《Food Science》、《Plant Cell Repots》、《Biotechnol Lett》、《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Food 化学 毒理学》、《Carbohydrate Research》、《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等,申请专利26项,获得授权国家专利4项。主编和参编教材8部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主编)、《转基因食品社会文化伦理透视》(主编)、《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主编)、《食品营养与安全》(主编)、《转基因食品》(主编)、《食品安全学》(参编)、《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参编)等。
科研项目
主要主持了农业部“948”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以及其他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
已完成课题
曾主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子课题;国家“863”项目“转基因食品营养学评价与转基因农产品检测技术”子课题;农业部“948”项目“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关键设备及相关材料的引进”;国家“973”计划“作物适应逆境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子课题;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乙烯合成调控分子基础的研究”;农业部九五重点项目“耐贮转基因番茄的商品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乙烯成熟衰老机制的研究”等。主持和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研课题
国家“863”项目“复合性状转基因农产品精准检测技术与标准分子构建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人);农业部“948”项目“国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检测技术体系与标准化体系的引进与建立”(首席专家);农业部“948”项目“外源基因删除技术的引进及其在我国转基因植物研发中的应用” (课题主持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 微生物生产蛋白与转基因生物产生蛋白的实质等同分析方法” (课题主持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 外源基因产物生物信息学过敏分析方法” (课题主持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 大小鼠过敏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课题主持人)。农业部软课题“国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研国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研” (课题主持人)。转基因专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等(课题主持人),农业部课题“转基因生物成分监测与标识追溯管理体系的研究” (课题主持)等。
提出著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证明方法,猪食用转基因食品90天无异常,从而的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详见其文章《动物实验评价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的研究进展》)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博士研究生必选课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和《食品安全技术研究进展》、硕士研究生选修课《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本科生课程《转基因食品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