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赵纫兰
编辑:浩

赵纫兰(1884年1月21日-1933年5月28日),汉族,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赵纫兰出生在河北乐亭县的一个富裕人家,从小父亲便教她读书写字。1899年,赵纫兰与李大钊结为夫妻。李大钊祖父去世后,赵纫兰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靠典当挪借来供李大钊求学。1907年,赵纫兰产下一女,不久便夭折了。之后,赵纫兰又先后生下一子一女,并取名葆华和星华。1918年,赵纫兰带着两个孩子跟随李大钊迁居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赵纫兰带着孩子返回老家乐亭。1920年赵纫兰返回北京后,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丈夫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但李大钊将自己的工资都用来接济家庭困难的人以及用作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家中日常生活的开销都无法维持,赵纫兰也毫无怨言,而是更加细心的筹划日常生活费用。在京期间,家里面频繁遭到骚扰,赵纫兰便搬到新的住所。1924年,李大钊被北洋政府通缉,赵纫兰带着孩子们返回老家避难。1927年4月6日,赵纫兰一家人被逮捕。不久,赵纫兰和孩子们被释放,回到家中赵纫兰才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此后,赵纫兰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纫兰专心培养孩子,送他们求学,参加革命,继承李大钊未完成的革命事业。1933年4月,赵纫兰携带子女从乐亭县赶赴北京,为李大钊举行安葬仪式。同年5月28日,赵纫兰因病离世,终年49岁。

1933年5月28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赵纫兰多年来跟随李大钊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表现,以及培养教育子女投身革命的事情,决定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中共中央将赵纫兰同志的灵柩同李大钊同志的灵柩一起移葬于新建的烈士陵园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4年1月21日,赵纫兰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富裕家庭。父亲赵文隆多年在东北行商,先与原配妻子生有一男二女,后嫌子嗣单薄又娶了邻村小黑坨村盛氏。盛氏嫁给赵文隆后,先后生下了赵纫兰和赵小峰。赵纫兰兄弟姐妹五人,在家中排行第三,从小父亲便教她读书写字,但并未去学馆上学。1899年,赵纫兰嫁给了刚满10岁的李大钊。

供夫求学

1906年,李大钊的祖父李如珍因病去世,丧事办完,家里几乎空了一半,赵纫兰肩负起里整个家庭的重担,坚持供李大钊求学。次年夏天,赵纫兰生下了一个女婴,但孩子生下不久便夭折了。同年李大钊考上天津市的学校,赵纫兰为供其读书,辛苦经营,靠典当挪借来筹集学杂费用。1909年10月2日,赵纫兰生下了一个男孩,并取名葆华。1911年11月21日,她又产下一名女婴,取名星华。1913年夏天,赵纫兰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同年丈夫李大钊准备去日本留学;李大钊走后,未满一岁的小儿子因病夭折,经此事后,赵纫兰受到了严重打击,便格外小心照顾两个孩子。

1916年,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后到北京创办了《晨钟报》,因与汤化龙等政界要人发生冲突,辞去了《晨钟报》编辑主任的职务,并在此年中秋节赶回家乡与赵纫兰和孩子们团聚。李大钊在家中住了些时日,又返回北京与人创办《宪法公言》杂志,赵纫兰又默默地带着孩子守在家里。到了1917年春节,李大钊为创办《甲寅》日刊奔忙,没有抽身回乡,赵纫兰非常惦念长期奔波在外的丈夫,身体日渐不支,在4月终于病倒。5月上旬,李大钊得知她患病的消息,赶回家乡看望、照顾赵纫兰,直至她的身体完全复原才重返北京。1918年2月,李大钊回到家乡,为赵纫兰过了34周岁生日,又与家人过了一个团圆年。这时,李大钊与赵纫兰开始谋划把家搬到北京,以便全家团聚。

携子赴京

1918年暑假结束时,赵纫兰带着两个孩子跟随李大钊迁居北京。一家人在北京落居后,赵纫兰很快就结识了一大批教授、学者的夫人,她待人诚恳,处世随和,颇得诸位夫人的好评,是众人公认的贤妻良母。1919年初,北京城流行瘟疫,赵纫兰和两个孩子都染上了副伤寒。李大钊急忙到处找药,终于使她和孩子痊愈。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每天到处奔忙,赵纫兰很为李大钊的安危担忧,整天提心吊胆,在这时她又怀上了二女儿炎华,身子越来越不方便。不久,赵纫兰和孩子们暂回老家,等到局势稳定再返回北京。同年10月赵纫兰生下了炎华后,就一直盼望李大钊快点回一趟家,一直等到1920年2月快过春节时,李大钊才风尘仆仆从天津市赶回来。1920年初秋时分,赵纫兰带着孩子再次回到北京。

操持家业

赵纫兰回到北京后,生活出现了转机。丈夫李大钊被聘为被北京大学教授,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元的工资,但他将自己的工资都用来接济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和工友,并且还从每月薪金中抽出一些钱用在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赵纫兰知道后并没有任何怨言,开始精心地筹划日常生活费用,用过农村日子的办法来应付城市生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听说了之后,直接出面进行“干预”,让会计科每月发薪时扣除一部分,直接送到赵纫兰手中。之后,赵纫兰在北京的三年间又接连生下三女儿钟华和二儿子光华。期间,家里面不断受到惊扰,李葆华遭到流氓暴打,照料光华的奶母也被疯狗咬伤。1923年冬天,赵纫兰请弟弟赵小峰帮她守家。之后,赵纫兰因家里频繁遭到骚扰,便搬到了新的住所。

躲避追捕

1924年,赵纫兰的小女儿钟华染上重病,因为医生误诊,导致其在治疗中死亡。钟华死去不久,李大钊因受到北洋政府通缉,带着葆华到昌黎五峰山韩文公祠避难,李家也遭到军警搜查。随后,赵纫兰带着星华、炎华、光华返回了大黑坨村,他们刚回到大黑坨村,军警就尾随而至,幸得被同乡的人支应过去。过了20多天,党组织派人到大黑坨寻找李大钊,赵纫兰告知了李大钊的避难地点,又托人给李大钊带去—封信。在信中,赵纫兰主要想同李大钊商量,由她出面给李大钊昔日的好友白坚武写信,设法取消对李大钊的通缉令。李大钊不同意赵纫兰这样做,在告别五峰山的夜晚写给她的一封长信里,讲了不能这样做的道理,并捎来了一首哀悼爱女钟华的长诗。

1924年秋,赵纫兰带着孩子们又回到了北京。回京后,赵纫兰没有搬回原来的住所,而是与李大钊的朋友在邱祖胡同合租了一所宅院。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李大钊被通缉,赵纫兰也跟着他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同年12月,赵纫兰生下小儿子欣华,待到欣华满月后,就将其交给奶母照料;随后,她便带着两个女儿进入苏联驻华大使馆营区照顾李大钊及其战友们的生活。1927年4月6日,张作霖不顾国际法,派军警到苏联驻华大使馆辖区搜捕中国共产党员,李大钊、赵纫兰及其子女被逮捕。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人被押解至刑场,英勇就义。当天傍晚,遭到囚禁的赵纫兰和女儿李星华、李炎华获释被放回家中。直至第二天早晨赵纫兰看到报纸时,才得知李大钊已被杀害。

培育子女

赵纫兰经历了丈夫牺牲一事后,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由于局势动荡,赵纫兰安葬丈夫的事情一拖再拖。过了不久,赵纫兰带着孩子们离开北京回到乐亭县老家。回到家乡后,赵纫兰一家人靠着北京大学每月寄来的生活费以及亲友的资助,才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1929年夏,赵纫兰的长子葆华从日本归来看望她。之后,赵纫兰叮嘱葆华要在日本好好学习,继承父业。两年后,赵纫兰又托李大钊在北京的朋友,把星华、炎华、光华等送到北京继续上学,她要让孩子们完成学业,继承李大钊未完成的革命事业。1933年春,赵纫兰拖着病体来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的帮助下,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安葬了李大钊。

中年病世

赵纫兰安葬好丈夫后,因为连日的劳累和出殡时的惊吓病倒在床。一个月后,赵纫兰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并于当晚去世,年仅49岁。几天后,赵纫兰被安葬在丈夫的右侧。1983年,李大钊烈土陵园在万安公墓建成,赵纫兰与丈夫双墓并列。1933年5月28日,赵纫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评价

赵纫兰是河北省最早被追认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她的墓碑上刻着“同志”的称呼,是中国共产党对其的确切称呼,也是对她生前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培育子女参加革命等事情的肯定。

宋霖在《李大钊和他的夫人赵纫兰》一文中写到:赵纫兰有高尚道德和伟大品行的女性,为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个深明大义、慷慨大方的人。

1927年4月,李大钊在临刑前写的《狱中自述》中有两处提到夫人赵纫兰:一处是说他离家到永平府中学读书时,多亏妻子在家服侍年逾八旬的祖父;另一处是说他在天津法政专门学校读书的六年期间,全靠妻子辛苦经营,典当挪借,为自己凑足学费,才得以毕业;是妻子为他回报了祖父的养育之恩;是妻子支持了他的事业,令他终生感激。

人物关系

墓葬信息

赵纫兰去世后,家里人将她与李大钊合葬于北京香山的万安公墓,她的墓与李大钊的墓并列在一起。下葬时,儿女们在她的灵柩前安放了一对陶质花瓶,花瓶呈浅褐色,外形酷似略经雕饰的树根,瓶面分别书有“鸟语”“花香"四字。1983年3月,夫妇灵柩从旧墓移葬于新建的烈士陵园内,园内赵纫兰的上刻着“赵纫兰同志墓”六个字。

人物轶事

无钱买米下炊

1920年9月,赵纫兰一家人来到了北京,移居石驸马大街后闸35号,丈夫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她也成了教授夫人。成为“教授夫人”后,令赵纫兰不解的是,李大钊既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又在校内校外应邀授课,赚了很多的钱,但是拿回家的钱却越来越少。原来李大钊把不少钱用在了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和资助贫困学生与工友。有一次,丈夫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少,使得家里的日常最低花费也支撑不住,但赵纫兰并没有任何怨言,而是默默地想着各种办法,尽力把日子对付下来,来支持丈夫。之后,赵纫兰便精心筹划家里的日常费用。过了不久,赵纫兰无钱买米的事情传到了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耳中,他便亲自出面让会计科的人在发薪水时,直接扣出一部分李大钊的薪金交给赵纫兰,以免赵纫兰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李大钊 (1989).豆瓣电影.2023-11-24

开天辟地 (1991).豆瓣电影.2023-11-24

觉醒年代 (2021).豆瓣电影.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