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英文名:DiDi,纽交所代码:DIDI),于2012年9月9日在北京上线,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在亚太、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场提供网约车、出租车召车、代驾、顺风车等多元化出行服务,并运营车服、外卖、货运、金融业务。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车在成立三周年之际,更名为“滴滴出行”。
2021年美东时间6月10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拟于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滴滴出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全球15个国家40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3年为司机创造6000亿元收入。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9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告称,“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要求相关运营者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7月16日,针对滴滴出行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2022年7月2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2023年1月16日,经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8月28日,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发展历程
2012年7月10日,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于9月9日推出“嘀嘀打车”App,致力于成为一个一站式出行平台。12月,嘀嘀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2013年4月嘀嘀打车获得B轮经纬创投及腾讯投资1500万元的融资;同年10月,艾瑞咨询集团发布打车软件行业报告:嘀嘀打车市场份额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2014年1月,嘀嘀打车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同年5月“嘀嘀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8月份滴滴为给用户提供高端出行服务上线“滴滴专车”服务。
2015年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合并后两家公司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实现平行发展,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3月16日,合并后的滴滴快的发布了《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填补了互联网专车行业安全管理标准的空白;同年6月1日,滴滴宣布“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随后滴滴宣布将于6月23日开放跨城服务。7月8日,滴滴宣布完成了3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控股、淡马锡控股、中投公司等。9月19日“滴滴打车”在其三周年之际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着力构建一站式出行平台,并启用新标志。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滴滴快的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收购优步中国,和Uber全球相互持股,同年11月滴滴接入公安部“团圆”系统,成为中国儿童失踪信息权威发布渠道之一。2017年5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市三地上线并逐步推广双语功能,支持国际化战略。2018年1月,滴滴正式推出共享单车服务——滴滴青桔,次月滴滴出行正式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升级服务香港民众的“快的Taxi”品牌;5月,因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被害一事,备受舆论关注的滴滴顺风车进行安全整改,全平台出行相关业务进行安全升级;8月27日滴滴出行宣布在未完成隐患整改前将继续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2019年1月2日,滴滴宣布“滴滴金融服务”频道上线,推出大病互助、保险、理财等产品;8月5日,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在下线1年多后,滴滴顺风车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在7个城市进行试运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滴滴出行在武汉、北京等地陆续成立保障车队,免费接送医务工作者,服务社区居民,在全国106个城市设置司机防疫服务站,将防护膜、医护车队等经验推向海外。
2021年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并于7月1日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DIDI”,总市值近800亿美元;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9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告称,“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要求相关运营者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7月16日,针对滴滴出行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2022年7月21日,滴滴公司因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滴滴对国家网信办作出的行政处罚,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2022年12月3日,滴滴官宣即日启动在纽交所退市、赴港上市工作,并于2022年6月10日正式在纽交所摘牌退市,证券代码变更为DIDIY。2023年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发布消息称: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
2023年8月28日,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11月,滴滴出行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单季度中国出行业务总交易额为725亿元,日均单量达到3130万单。
2024年1月9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宣布:檀健次成为滴滴出行网约车品牌代言人,并上线檀健次定制语音播报。5月19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和柳青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柳青升任为公司永久合伙人,柳青不再任公司董事和总裁,公司不再设总裁岗位。
滴滴国际化
2018年1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收购巴西最大的本土出行企业99公司,成为滴滴推进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4月,滴滴正式宣布进入墨西哥市场,在墨西哥州首府托卢卡(Toluca)开展快车业务;6月25日,滴滴宣布正式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推出滴滴快车服务,进一步推进滴滴国际化;9月27日,滴滴日本在大阪举行发布会,宣布在当地上线出租车叫车服务。2019年6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其网约车业务进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和智利第二大城市群瓦尔帕莱索,是滴滴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11月19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进入哥斯达黎加,服务覆盖首都圣何塞、卡塔戈、彭塔雷纳斯、埃雷迪亚和阿拉胡埃等5城。
2020年3月10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进入巴拿马共和国首都巴拿马城,这是滴滴进入的第二个中美洲国家;8月25日,滴滴宣布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将在俄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提供快车服务;10月13日,滴滴出行正式在秘鲁开通服务;同月,滴滴开始在阿根廷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招募司机;11月2日,滴滴出行宣布登陆新西兰,即日起在该国最大城市奥克兰提供快车服务;2021年3月1日,滴滴出行开始在南非主要港口之一伊丽莎白港试运营,正式进入非洲市场;3月29日,滴滴宣布在南非第二大城市开普敦开始司机招募,正式进入非洲市场;6月,滴滴出行正式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上线;9月,滴滴开通埃及市场服务,先入驻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随后进入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非洲第一大城市——开罗;8月,在中国对数据隐私进行监管、对滴滴如何处理乘客数据感到担忧等背景下,滴滴全球公司暂停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上市计划,一些相关工作岗位将被裁减。
2022年2月21日,“滴滴俄罗斯”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滴滴打车将自今年3月4日起停止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运营;同月26日,滴滴改变决定,宣布不会撤出俄罗斯;4月8日,滴滴关闭在南非当地的全部业务,截至关停消息发出,滴滴的南非业务总共运营约13个月,可见滴滴国际化充满不可预知的挑战。总体而言,滴滴出行的业务范围覆盖亚太、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在这些地区提供网约车、出租车召车、代驾、顺风车等多元化出行服务。
2025年4月5日,滴滴宣布近期计划以“99 Food”的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通过协同巴西本地出行和支付等多元化服务,持续提升用户“一站式”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目前,滴滴在巴西拥有约70万活跃骑手,主要提供配送和出行服务,覆盖了巴西3300多个大小城镇。其中,两轮出行服务的订单量在近三年内突破了10亿。
产品功能
滴滴快车:滴滴快车于2015年5月13日上线搭车服务“滴滴快车”,内置于“滴滴打车”app上,用户可通过App内的“快车”入口直接呼叫“滴滴快车”,以联系愿意分享车辆、合乘出行的车主。订单发出之后,系统会自动推送给距离最近的车主,整个叫车流程与叫出租车、专车相同,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出行需求。同时,滴滴快车还提供拼车服务,用户可与其他用户共享座位分担车费,用户在途中碰上堵车不增加打车费用。
滴滴专车:滴滴于2017年确立“专车决胜”目标,推行认证司机模式,并于2018年6月29日正式启用“礼橙专车”服务。为保障用户出行体验,礼橙专车成立独立客服热线,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中英文服务,同时还提供一次性雨衣、空气净化器、按摩椅等出行装备。此外,滴滴专车还考虑乘客不同的用车场景需求,方便乘客选择所需车型,据此以高端车型、优质服务满足用户对高品质出行的追求。
滴滴顺风车:滴滴顺风车于2015年6月1日上线,作为滴滴出行旗下的分享互助出行平台,滴滴顺风车通过算法智能匹配,可以让路程相似的通勤者和私家车主拼车出行,降低用户的出行费用、为通勤者提供便利。同时,滴滴顺风车提高了车辆利用率,让车主降低了燃料成本,能够相应地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空气污染状况。
滴滴公交:滴滴公交在融合更多运力产品的同时,为通勤用户提供多模换乘及实时查询服务;同时也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如通勤公交、枢纽巴士、社区巴士、商务快巴等;旗下的滴滴巴士能够根据企业员工提供的上下班需求,设计相应的出行路线,由企业员工自行购票出行。
滴滴出租车:“滴滴出租车”为滴滴出行旗下线上召出租车平台,通过滴滴出行APP、乘客端小程序等线上化工具向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滴滴出租车通过“互联网+交通”帮助用户匹配出行需求,不同于以往路边扬招的传统打车方式,用户可通过滴滴旗下的App匹配合适的出租车。
滴滴代驾:滴滴代驾成立于2015年,滴滴代驾严格选拔和培训司机,为车主提供专业驾驶服务体验。“滴滴代驾”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智能调度系统,车主发送订单后,系统会在后台对司机的画像、车主附近的路况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车主匹配符合代驾需求的司机。
滴滴青桔单车:滴滴青桔单车提供免押金骑行,用户在滴滴平台进行芝麻信用认证后,可以免押金骑行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此外,用户也能够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接扫码使用青桔单车。
融资信息
品牌荣誉
慈善公益
2016年7月25日,滴滴出行与壹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滴滴“敢扶”专项公益计划,旨在通过褒奖出行场景中涌现的具有公益价值的行为。同年9月22日,在首届“滴滴全国十大司机”颁奖盛典上,滴滴出行宣布捐资200万元,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滴滴司机互助基金”,旨在调动和汇聚滴滴出行、合作企业、平台司机群体、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的爱心,为遭遇特殊变故的困难司机家庭提供帮助。
2020年2月3日,滴滴出行表示已在全国106个城市设置了司机防疫服务站,旨在为一线的司机师傅们免费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进行车辆消毒。并在京组建“医护保障车队”,为北京定点救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4月24日,滴滴在公告中表示,结合中国的防疫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向司机、乘客推送健康安全出行提示,做好司机、乘客的安全防护工作。滴滴在国内推出一系列防疫措施,例如推出网约车防疫标准、设立线下防疫站、为网约车免费安装车内防护膜、成立医护保障车队等。
2025年4月12日,滴滴宣布会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聚焦“稳就业促消费”以及助力制造业“走出去”,发挥平台企业责任,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相关事件
滴滴司机打人事件
2018年4月28日,疯蜜创始人张桓发文称遭滴滴司机殴打,认为滴滴出行平台司机管控不力,处理问题拖泥带水,遮遮掩掩想小事化了,建议微博公开道歉。对此,滴滴方面发布声明称,滴滴将垫付全部医疗费用,同时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处理。5月2日,滴滴公布乘客被打事件进展,称在公安机关的协调下,目前双方已经互相达成谅解,司机就打人的行为向乘客进行了书面道歉,乘客表示接受,并鉴于司机的经济状况和认错态度,决定不追究司机的责任,也对自己的不礼貌言辞向司机书面道歉。
滴滴司机骚扰女乘客
2018年5月20日,据湖南交通频道官方微博称,网友朱女士爆料:5月19日,她在长沙星沙金海岸打到一辆滴滴网约车,上车后司机不停搭讪,并在快抵达目的地时关闭订单,反锁车门。5月21日下午,滴滴方面回应称:对于乘客被司机骚扰的遭遇,我们深表歉意,平台已将该司机账号永久封禁。同时我们也已经建议乘客将相关证据提供给警方,平台将积极协助警方调查,维护乘客权益。
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
2018年5月,郑州市一空姐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搭乘一辆轿车赶往市内时遇害,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通报称,对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温州20岁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
2018年8月25日,乐清市一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失联遇害。据平安乐清2018年8月25日通报,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途中失联。经乐清警方侦察,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事件发生后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对遇害者表示道歉。并表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滴滴被相关部门处罚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称,“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要求相关运营者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7月16日,针对滴滴出行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2022年7月21日,国家网信办宣布,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2024年5月11日,宁波市交通运输局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因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的日均订单双合规率低于99%,要求其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交通部门也会暂停受理其新增车辆注册业务。
滴滴专项治理行动
为进一步保护司机师傅们的接单公平性,2023年滴滴联合警方开展打击专项行动,刑事类立案共计6起。其中两起在长春市、无锡立案,平台不断完善治理规则,2023年识别并治理作弊器超200余款,超过1000名司机因多次作弊被平台封禁。对于费用异常订单,滴滴通过防、退、赔等多种措施,保障用户资金不受损失。
滴滴App服务异常
2023年11月27日晚,上海市、北京、广州市等多地滴滴用户反馈,滴滴出行App无法使用,地图无法加载。当晚,滴滴出行对滴滴App服务出现异常进行了回复称,由于系统故障出现异常,经技术紧急修复已陆续恢复中。11月28日,经滴滴技术团队连夜修复,滴滴网约车等相关服务已恢复使用,骑车等服务还在陆续修复中,青桔单车车辆均可免费骑行。因系统故障造成的扣费和优惠券等相关问题,正在陆续恢复,并在事故处理结束后统一结算补偿。此次“崩了”的故障时长计算,估计会让滴滴损失过千万的订单量和超4亿的交易额。同日,经网友反映,滴滴出行在28日早上依旧存在大量无法使用的情况。部分滴滴司机也因担心系统问题导致个人账户受影响,选择了休息避险或者将账户余额进行提现。11月29日,滴滴出行发文就11月27日夜间发生的系统故障再次致歉,同时表示,初步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并非网传的“遭受攻击”,后续公司将深入开展技术风险隐患排查和升级工作,全面保障服务稳定性,尽最大努力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滴滴App的所有服务已经全部恢复。因这起事故给大家造成的困扰和问题,公司正在加快妥善解决。
2025年4月3日,多位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反映称,滴滴顺风车服务系统崩溃,出现支付问题。“滴滴崩了”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官方客服回应称,平台接到了其他用户反馈的产品功能使用问题,并表示截至该日,问题在紧急处理中。但对于系统故障原因等问题,滴滴方面暂无回应。
“滴滴五折代叫”黑产
2024年4月,多名滴滴用户表示自己的滴滴出行账号被盗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出现多笔异地打车费用,通过滴滴平台客服可以解决问题。一位滴滴司机表示自己多次遇到相关情况,一般这种订单都是长途单、专车豪车单,单价最高可达到1000元,司机可能会收不到车费,有些订单平台会垫付。若账号设置免密支付,则被盗号者的钱会被直接划走用于支付行程费用。
而闲鱼上有大量以“滴滴打车”为关键词的低价打车帖子,乘客只需提供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的截图,卖家便能够帮用户叫车,上车后乘客把半价的车费发给卖家,就完成了一笔交易。卖家表示这种情况是在“卡平台的bug”。还有提供网约车代打教学的卖家表示,代打滴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自己的技术骗来其他用户的验证码,用别人的滴滴号打车,打完即丢;还有一种则是花费6至10元购买滴滴账户,一个账户只能用一次,需要的时候再次购买即可。
对此,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唐潮表示,所谓的盗号者,实际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在滴滴平台打车,具有很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是违法行为。而不论盗号者是自用,还是通过“低价打车”揽客获利,盗号者都涉嫌诈骗罪。如果盗号者所使用的他人身份信息,系其购买或通过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甚至存在向其他盗号者销售的情况,则盗号者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薅羊毛”的乘客如果明知盗号者的非法行为,依然通过盗号者打车,甚至多次使用,以达到自己非法获利的目的,同样涉嫌诈骗罪。
女子收到7年前滴滴账单
2024年5月,一名上海市网友在滴滴出行小程序中发现自己有一条未支付信息,是2017年的一张1414元的出租车出行单子,而整个行程只有2公里左右,时间为7分钟。该网友随即联系了滴滴出行在线客服,对方查询后证实,行程订单在2017年10月22日下午3点10分结束,但表示“这是一口价,是正常的,订单就是1414元呢,显示未支付,可以支付的。”对此,该网友表示不认可,不会支付这笔费用。5月12日,该网友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引来网友热议。5月12日晚8点40分,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文回应此事,表示该笔订单费用存在异常,初步判断是当时司机误输入2遍导致的,客服已再次联系乘客,并已修改订单金额。
成都女子打车被司机加价200元
2024年5月24日晚,成都方女士与朋友打了滴滴平台的特惠快车,从春熙路出发到三环外路程共18公里,平台显示30元左右的路费,却发现平台传来228.78元的待支付款项。方女士联系了该司机,却发现已被拉黑。事发后,方女士把该司机投诉至滴滴平台。
滴滴平台反馈,司机上传了一张座椅缝隙有纸团的照片,所以平台认为是方女士及其朋友扔的垃圾。方女士反复向平台进行申诉。申诉后,滴滴平台工作人员告诉方女士,平台发现该司机多次上传同一张“纸团垃圾照”,因此平台同意撤回200元的加价申请,并赠送方女士20元优惠券。5月28日下午,滴滴平台再次联系了方女士,表示致歉并表示会加强对该司机的管控。
向哈尔滨专车司机致歉
2024年6月21日20时03分,哈尔滨一名滴滴司机邢师傅接到三位乘客,三位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其中一位乘客吃臭豆腐并吐在脚垫。20时12分乘客到达目的地并下车后,邢师傅发现车辆污损,联系乘客未果,因此没有正常结束计费。后续,司乘双方多次沟通,未达成一致,后邢师傅报警,并联系平台。安全专员与邢师傅多次沟通,并提出先行垫付洗车费500元,邢师傅未同意。由于邢师傅延迟结束订单,原本订单预估时长8分钟,预估金额21.25元;订单实际持续时长6小时40分钟,实际金额628.8元。乘客不认可车费并进线投诉司机,平台按照“司机故意/无理由延时结束计费”扣除邢师傅6分服务分,这也造成邢师傅的司机身份从专车降级为快车。7月5日凌晨,滴滴出行回应该事件,称本次平台判责没有充分了解邢师傅的实际情况,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对司机进行了不公平的判责,对邢师傅表示抱歉。7月6日,滴滴哈尔滨市的同事会代表公司向邢师傅当面致歉。7月7日,滴滴司机邢师傅发布视频称,感谢大家的关注,事件已经处理妥当。
网约车8公里收费两百多元
2024年7月13日16时55分许,张先生使用滴滴(企业版)平台于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路搭乘网约车至距离约8.4公里以外的目的地。行程结束后,滴滴平台显示花费229.66元,是此前的行程预估价(优惠后26.76元)的8倍。张先生的滴滴系统订单显示,其行程莫名途经苏州市吴江区,来回直线距离超过160公里,且路线横穿公路湖泊和建筑物,明显异常。
针对此情况,张先生先后两次向滴滴客服反馈,并提出具体诉求,均未得到满意答复。7月16日晚,张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发布至社交平台。7月19日晚,滴滴客服负责人表示,经核实,该笔订单的异常系司机通过黑产软件修改车辆定位,导致订单里程和金额发生相应变化,已给乘客免单,因司机作弊,已对司机做出封禁处理,同时向乘客真诚致歉。对相关沟通问题,平台会在复盘后认真整改、加强培训。
同一身份证买到2张票
2024年11月26日,网友马先生(化姓)表示,11月21日,他用滴滴出行APP抢购从佳木斯市到哈尔滨市的火车票,因一直没抢到又临近发车,就前往车站,在自助售票机上刷票,并购得一张120元的二等座车票。购票后,马先生准备取消抢票,让平台退回抢票款,没想到APP同期也抢到一张,而且和他在自助机上买的票邻座。为避免更多经济上的损失,他只能将滴滴APP上抢到的票退了,并承担了票款20%的退款手续费24元。马先生就重复出票问题咨询滴滴出行的客服,对方表示:“铁路系统未拦截” 因此出现“重票”的情况。滴滴出行的客服称,因为他们系正常出票,所以无法赔偿客户损失,建议询问铁路部门看能否退手续费。随后,马先生又拨打12306铁路热线反映情况。12306客服称,类似情况不止发生在马先生身上。“退票费只能您自己承担,技术部门就通知我们一分钟之内(购票),系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第三方网站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没有解决方案,您只能退一张了,没有别的办法。”马先生表示,他是在滴滴出行APP上输入自己的12306账户、密码后才开启抢票的。他认为第三方平台和铁路部门,两方都存在责任。其表示会继续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进行维权。
网约车司机要求线下交易
2024年12月8日,宁波余姚的小李陪伴女友前往越城区参加省考。途中由于车胎有问题,小李则打了一辆网约车。网约车司机到达后拿起小李的手机取消了订单,提出线下交易是280元费用。小李女友心态崩溃直接弃考。事后,小李向滴滴平台投诉,希望平台取消司机的网约车资格。
开展异味车治理专项行动
2024年12月23日晚,滴滴出行发布公告称,因没能为大家提供相对清新的出行环境、影响用车体验而感到抱歉和惭愧。进入冬季,司机为保证车内温暖减少开窗次数,导致用户反馈打到 “臭车”、吐槽车内异味。滴滴已开展 “异味车” 治理专项,包括上线 “拉黑异味车” 功能(用户可在乘车体验不佳时通过滴滴App操作,未来12个月内不乘坐该车辆),还在多个城市试行女乘客可选女司机等功能;对司机进行宣教和播报提醒开窗通风、保持车内卫生,邀请用户评价车内气味;对车内异味差评率高的司机采取服务管理动作,如通知改善卫生和空气问题、降低服务分、严重的暂停服务后可通过培训和考试恢复接单并持续考核服务质量。同时,12月3日至1月10日,滴滴在52个城市上线 “清新车同城 PK 赛” 活动激励司机,还会在北京推出 “香香车”、在杭宁青等城市推出暖冬彩蛋车。滴滴强调车内乘车环境需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共同努力,倡导不在车内吃异味食物、不吸烟,有异味时友好沟通开窗换气,并表示会持续改进和努力,希望大家持续监督。
聋哑司机偷拍女乘客事件
2025年5月9日,一女子发帖称在乘坐滴滴网约车时,被聋哑司机王某偷拍了在车内的视频,并上传到了某短视频平台,视频被转载到另一平台后获得了大量点赞。该女子的熟人发现后将该情况告知女子,女子这才知道自己在车内被录像。女子表示其在乘车时知道是聋哑司机,还打赏了10元钱。王某在车里除了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监控外,另外装了一个360度的监控。平时会拍摄很多女乘客视频,配一些低俗的标题引人眼球。王某在某平台两百多条视频全是女乘客的监控视频。女子联系了滴滴客服,滴滴客服的处理方式是让该司机删除了与女子相关的视频,王某只删了置顶该女子的视频,其他视频一条没删,甚至还留着另一条置顶视频。截至5月10日,王某的个人账号已清空全部内容。滴滴客服回应表示,车内录音录像是平台安装的,司机是不允许私自安装录像设备的。不论是司机私自给乘客拍照或者录像,都是侵权的。会去核实此事,核实成立的话会严肃处理。5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司机王某从2025年3月起自行在网约车内安装偷拍设备,偷拍女性乘客视频,并配以低俗文字发布在网上用以引流吸粉,侵犯他人隐私且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截至当日,王某已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影响评价
作为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是全世界打车软件发展最迅速的地区,打车软件的出现能够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提高乘客打车的成功率。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市民,大家都认可滴滴给双方提供了方便、实惠,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使用打车软件不仅为乘客节约出行时间,而且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模式;不仅优化了社会资源,更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和传播渠道。
另一方面,滴滴也因自身没有明确审核滴滴司机的准入门槛、乘客出行保障标准,导致滴滴司机打人、乘客遇害的事件接连发生,2021年7月,滴滴因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被国家网信办从重给予处罚。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学研究中心王静认为,网约车平台所带来的法律冲突、社会问题和监管难题不容忽视,应转变行政监管模式,从数量管制、价格管制、车辆安全、司机资质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玉明表示,平台型网约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平台的公共社会属性,确立基于网络公民权的数据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