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鸟属

中华龙鸟属(拉丁学名:Sinosauropteryx),为蜥臀目美颌龙科下的一属。它是人类首次发现的除鸟类外具有羽毛结构的恐龙,也是首个被复原羽毛颜色的非鸟恐龙。中华龙鸟属产于北票市上园四合屯,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其生活在湖泊周边的开阔栖息地。

由于中华龙鸟属发现时具有“丝状绒毛”,被认为是一种原始鸟类,故命名为“中华龙鸟”。后学术界认为其属于恐龙,但并未调整原始命名。中华龙鸟属成年个体全长1.06米,未成年个体0.65米;拥有已知兽脚亚目中最长尾巴,前肢三指且第一指发达,前肢短、后肢粗壮;头骨眶前孔较大,牙齿十分发达;眼部周围及面部有一条横贯的含色素羽毛带;背部羽毛呈深色,腹部羽毛无色素,且浅色的腹侧羽毛延伸至尾部至少第十尾椎处;尾部的深色条纹呈现栗色至红棕色调。中华龙鸟属是主动捕食性动物,不仅能够捕猎较小的蜥蜴等动物,还能猎杀个体稍大的、行动灵活的其他恐龙。中华龙鸟属为卵生。

在2001年全球重要科学发现100强评选中,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中华龙鸟系列研究位列第19位,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命名由来

由于中华龙鸟发现时具有“丝状绒毛”,被认为是一种原始鸟类,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等人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后虽因学术界将其确认为属于恐龙的一种,但并未调整原始命名。

正式的拉丁学名为中华龙鸟属:“sino”意为“中华”;“saur”为“蜥蜴”,常见于恐龙的命名;“pteryx”有“翅膀”之意,指鸟类,与德国始祖鸟始祖鸟后半部分相同。

发现历史

中华龙鸟属生活在白垩纪早期。1857年,英国科学家阿道司·赫胥黎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有30多处特征与鸟类骨骼完全一样,随后他向世界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20世纪80年代初,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坚定支持赫胥黎“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这一论断。然而,他们都没有找到关键的化石标本作为证据。

1996年8月12日,一位农民来到中国地质博物馆,他带来的石头上有一个清晰的恐龙造型,化石突出的特征就是该生物身上长着很短的纤维状皮肤衍生物。时任馆长季强联想到阿道司·赫胥黎和奥斯特隆所缺的证据和环节。此后两个多月间,季强等人多次到化石出土地北票市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在撰写的研究论文中指出:化石上的皮肤衍生物具有分叉现象,而分叉现象是羽毛的特征而不是毛发的特征,所以,这种皮肤衍生物应是羽毛的雏形,或者是原始的羽毛。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具有原始羽毛的恐龙,而这一化石也成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直接证据。季强等人将这种化石上的生物正式命名为中华龙鸟,并将相关研究发表在世界著名期刊《Nature》《Science》上。

为了找到更多更为翔实的证据,季强等人在1996年到1998年期间多次到北票市地区进行挖掘研究,相继找到了原始祖鸟尾羽鸟化石,而这两种鸟都属于中华龙鸟与现代鸟类之间的过渡性生物,身上既有中华龙鸟纤维状的原始羽毛,又有现代鸟的羽毛。这些发现为“中华龙鸟是恐龙向鸟演化的初始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发现者季强被誉为“龙鸟之父”。辽宁省北票因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属化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分类

1997年,学术界认为具有羽毛的中华龙鸟属于鸟纲。中华龙鸟的骨骼特征非常近似于小型兽脚亚目虚骨龙类)恐龙,这正反映了鸟类确由小型兽脚类演化而来(Ostrom,1976)。中华龙鸟层位之上,还产有与德国始祖鸟大体处于同一进化水平的原始祖鸟(Protarchaeopteryx robusta,季强,姬书安,1997),以及更早步的孔子鸟属(Confuciusornis sanctus,侯连海周忠和等,1995)等原始鸟类,代表了早期鸟类演化的不同阶段。截至1997年,中华龙鸟是已知最原始的鸟类,是鸟类的真正鼻祖。

2000年,中华龙鸟的系统位置,学术界公认的看法是,它和德国晚侏罗世的美颌龙属美颌龙属)关系最近,和鸟类的关系尚不如霸王龙和鸟类的关系接近。2003年,学术界普遍承认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变而来的,即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是现生的长羽毛的“恐龙”。

形态特征

中华龙鸟属成年个体全长1.06米,羽毛呈片状,并有较明显的羽轴;未成年个体全长0.65米,尾部近端下方还残存有少量鳞片。中华龙鸟属拥有已知兽脚类恐龙中最长的尾巴,其前肢为三指结构,第一指尤为发达,长度和粗壮程度均超过前臂的任一骨骼。

中华龙鸟属颅骨眶前孔较大,上颌骨发育,齿骨粗壮。上、下颌齿极为发育,每侧各约12枚,前部牙齿尖锥状,后部的偏扁且后边缘锯齿状。尾长,尾椎50枚左右。前肢很短,肱骨细。耻骨长且末端愈合,伸向前下方。坐骨近端宽而远端窄。后肢长且粗壮,胫骨长于股骨,腓骨未明显变细。跖骨粗、长,不愈合,第Ⅰ蹠骨短小,位置靠上;第Ⅴ蹠骨存在。耻骨粗大。羽毛原始,分化较弱,已具明显羽轴。

体色

中华龙鸟属眼部周围及面部横贯的含色素羽毛带,与现代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蒙面斑纹”相符;明显的背部深色与腹部无色素羽毛,以及浅色腹侧延伸至尾部至少第十尾椎;其尾部的深色条纹呈现栗色至红棕色调。

头骨

呈右侧面保存,仅部分骨缝可辨认,头骨因受挤压而变得很扁,但整体形态较好。头骨全长11.3厘米,眶孔处保存高3.6厘米。眶前孔为椭圆形。眶孔大、圆形,位置略靠后。前颌骨发育,后部窄长。泪骨直立,上部宽而略呈T形。轭骨窄长。顶骨较大。方骨略呈L形,方轭骨小。

下颌强壮,后部稍高。齿骨发达,上隅骨较大。

牙齿极为发育,上颌齿11或12枚,下颌齿12枚。前颌骨及下颌齿骨前部4~5枚牙齿直、尖锥状,仅末端变尖,基部及中部直径近1毫米,最长的保存约5.5毫米。上颌骨齿及齿骨后部的牙齿为左右侧扁的短刀形,齿基部宽约2毫米,最长的齿冠高5.5毫米,齿冠向后弯曲,后边缘呈明显的小锯齿状。上颌齿齿冠高度向后逐渐减少,最后一枚仅约1毫米。

脊柱与肋骨

颈椎保存不好,其数目形态尚未确认,但第3或第4枚之椎体长1.5厘米,前部颈肋极细,长超过2.3厘米。

背椎仅保存数枚,零散而未相互关联。至少能观察到12对或单侧的背肋,肋骨较粗,弯曲,近端宽扁,具两个关节头。前中部肋骨最长的可达8厘米,肋骨中部直径约0.2厘米。后部肋骨短且稍直,长仅4厘米。腹肋较细弱。

尾长,尾椎清晰,仅保存34枚,估计应超过40枚。前部尾椎长1.5~1.6厘米,椎体高度约0.8厘米,椎体下缘明显内凹,前突发育,横突明显,神经弧位于椎体上方中后部,略向后倾斜,脉弧发育,长1.1~1.3厘米,远端略扁宽,指向后侧方,位于相邻两椎体下方之间。中部尾椎椎体长度(1.6厘米左右)与前部的相近,但椎体较低(0.6~0.7厘米),前后突均发育,尤以前突显著,其内侧与前一椎体后突外侧相关联,神经弧低矮,脉弧变小,末端变尖,几乎指向后方,长约0.8~1厘米。末端尾椎小,侧面观略呈矩形,长约为高的2倍,椎体前、后突低平,但较细长,脉弧细,贴在椎体下方。

肩带与前肢

肩胛骨较细长,乌喙骨约呈不规则的扇形。肱骨近端略宽大,指骨细长,指爪大。化石保存不甚完整,但可以肯定:该动物的前肢与后肢相比显得十分短小。

腰带与后肢

保存极完整且清晰。腰带粗壮,肠骨长9.1厘米,上下高2.7厘米,上缘拱凸为弧形,形态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相似。耻骨很长,9.6厘米,下端相互愈合,伸向前下方,耻骨长度仅稍短于股骨。有意义的是在两耻骨之间,保存有一枚长约2厘米的原始哺乳动物齿骨及其牙齿。坐骨长5.6厘米,近端约一半较宽,远段变窄,整个坐骨后背缘内凹。

股骨长10.8厘米,两端圆钝,略宽,中部较窄,股骨稍向后弯曲。胫骨很长,15.1厘米,近端宽2.2厘米,中部较窄,耻骨较直,其与股骨长度之比约1.4。腓骨略短于胫骨,亦较细,紧贴在胫骨之上,其近端宽约1.5厘米。

跗骨可见数枚,胫侧跗骨或腓侧跗骨较大,约为半月形。

跖骨长且宽,未愈合,II~IV长超过9厘米,蹠骨I短小,长仅1.6厘米,其上端位于蹠骨II上部约4厘米处,位置较靠上。蹠骨V存在,位于上端,很小。

趾骨趾节的宽度及长度都有差异。趾骨I趾节短小,II趾节略长且宽,III的趾节相对最为宽大,长,IV的趾节长度依次显著递减。趾式:2-3-4-5-0。

羽毛

在前部尾椎下方及尾末端保存有两枚明显的羽毛,单个的羽毛长约2.3厘米,宽1.1厘米,呈片状,已具羽轴。有一小块表皮印膜保存了一些羽毛羽轴的断面,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羽鞘及髓帽围绕着羽轴动脉作同心状分布。

未成年个体和成年个体比较

参考资料:

分布栖息

中华龙鸟属分布于北票市上园四合屯,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其生活在湖泊周边的开阔栖息地。

生活习性

中华龙鸟属是非常敏捷的主动捕食性动物,它们不仅能够捕猎较小的蜥蜴等动物,还能猎杀一些个体稍大的、行动非常灵活的其他恐龙等。

生长繁殖

中华龙鸟属下腹部位,耻骨靴前方略上方,有一对小卵(37×26毫米),前后排列,下方可能还有更多卵。腹肋覆盖在卵的暴露表面,左股骨从下方突出,因此可确定这些卵位于体腔内。这些卵可能是中华龙鸟属吞食的,但考虑到它们位于胃容物后方和下方的腹腔位置,且蛋壳完整(若为猎物卵则不应在体腔该部位保持完整),更可能是中华龙鸟属未产下的卵。

发现意义

1998年,中、美、加三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宣布:1996年至1998年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为鸟类起源于地面上小型恐龙总目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中华龙鸟属头的后半部分、颈部、背部、腰带以及尾巴的背腹侧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是世界上第一个保存有类似结构的恐龙化石,它为鸟类羽毛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中发现并命名了3个属种的美颌龙科化石,表明中国辽宁是美颌龙类最为重要的分布区之一。由于这些化石骨骼保存的完整性以及“纤维状”原始羽毛结构的存在,使中国的美颌龙属类化石在该类群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华龙鸟属是最早发现的长有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对研究羽毛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古鸟类学家周忠和说:“中华龙鸟属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件带毛的恐龙化石。带毛的恐龙可以证明鸟起源于恐龙,鸟有羽毛不奇怪,恐龙有羽毛才是奇特的。”

相关报道及论文

1997年,《Science》首次刊登了中华龙鸟属并以中华龙鸟属化石作为封面。

1998年,《Nature》刊登了中华龙鸟属。

1998年9月29日,英国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地平线”栏目播出专题片《恐龙就在你家后院》,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古生物研究成果。

1998年10月,《国家地理》杂志创刊110周年庆祝大会上,美国前总统威廉·克林顿曾手持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称赞“中华龙鸟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中国地质》等中国权威期刊上也刊登过多篇中华龙鸟属的论文。

重要展览

中国地质博物馆耶鲁大学匹宝迪古生物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专题展览。

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馆,展出了中华龙鸟属等10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

2022年,以“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为主题的《恐龙与鸟》专题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幕。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中华龙鸟属”标本与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中华龙鸟属”对开标本合璧参展。

衍生作品

邮票

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恐龙》特种邮票一套6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青岛龙永川龙属华阳龙、中华龙鸟属、巨盗龙小盗龙,小型张图案为马门溪龙。邮票中中间偏下位置,尾巴颜色呈黄白间隔分布的为中华龙鸟属的复原图。

影像

2022年9月20日,中华龙鸟属复原影像数字艺术品进行全球公益首发,是全球第一款以古生物化石复原影像为主体的数字艺术品。影像通过高精度模型,深度还原了中华龙鸟属的本来形象,60万根毛发清晰可见,质量较高、复原效果逼真。

原始中华龙鸟.南京古生物博物馆.2025-11-11

中华龙鸟Ji & Ji in Ji et al., 1996.catalogueoflife.2025-11-11

..2025-11-11

原始中华龙鸟.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1-03

..2025-11-11

Countershading and Stripes in the Theropod Dinosaur Sinosauropteryx Reveal Heterogeneous Habitat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pubmed.2025-11-11

..2025-11-11

中华龙鸟-光明日报-光明网.光明网.2022-12-03

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新华网.新华网.2023-01-01

化石化的黑色素体与白垩纪恐龙和鸟类的颜色.nature.2025-11-11

..2023-01-03

季强:古生物界“搅局者” ~ 南方人物周刊.人物周刊.2023-01-01

CCTV-国家地理-探索?发现.央视网.2022-12-03

领略“中华龙鸟”风采 品味“辽宁古果”芳香-光明日报-光明网.光明网.2022-12-03

朝阳古生物化石文化概述.朝阳市人民政府.2023-01-01

..2025-11-11

鸟类源于恐龙有了证据(图)_光明日报_光明网.光明网.2022-12-03

原始中华龙鸟.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1-01

..2022-12-06

中华龙鸟的故事_光明日报_光明网.光明网.2023-01-03

..2023-01-01

中华龙鸟化石:长羽毛的恐龙身世之谜-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世界地质公园.2023-01-01

..2023-01-01

..2023-01-01

..2023-01-01

“中华龙鸟”飞进世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2-12-04

新闻短讯-光明日报-光明网.光明网.2022-12-03

辽宁日报:世界第一只鸟“中华龙鸟”亮相世博会辽宁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12-03

新京报 - 好新闻,无止境.新京报网.2022-12-03

“中华龙鸟”标本合璧展出_光明网.光明网.2022-12-03

“中华龙鸟”标本合璧讲述鸟类起源演化故事—新闻—科学网.科学网.2022-12-03

“中华龙鸟”标本合璧讲述鸟类起源演化故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2-12-06

《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发行_图片新闻_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2023-01-03

中华龙鸟化石复原影像NFT全球公益首发|恐龙|化石_新浪新闻.新浪看点.2023-01-03

恐龙园22周年,中华龙鸟化石复原影像公益首发-现代快报网.现代快报网.2023-01-03

中华龙鸟化石复原影像NFT全球公益首发 - 化石网.化石网.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