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中

李十中,男,1962年10月出生,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海南省人民政府顾问。他在生物质能源与化工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专注于先进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李十中教授在生物燃料技术工程化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研发出最大的固体生物反应器,并开发出能源化利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技术。他还参与了中国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产业路线图设计、发展战略及激励政策的制定工作。其中在非粮原料(如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沼气净化后作为运输燃料、生物基乙烯秸秆替代石油C4组分生产化工产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尤其是甜高粱固态发酵生产乙醇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固态发酵时间、能耗都低于玉米乙醇,收率高于玉米乙醇;纤维素乙醇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人物经历

1984年7月,李十中就读于天津大学基本有机化工系,获得学士

2000年起留学香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历任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中心附属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2年7月,李十中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2004年7月离开牛津大学回国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副主任,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农业专题组专家,与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一起倡导发展中国的生物质产业以期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三农”问题,提出“不争粮、不争地”的产业发展原则。

2005年12月受聘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化工产品,还涉及生物质能源战略。

研究方向

李十中的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生物能源与化工,特别是替代石油的1.5代、2代、4代生物燃料,涵盖微生物基因与代谢工程、生物信息学、化学与化学工程、人工光合作用以及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等领域。

主要论著

李十中教授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并获得了18件授权发明专利。他的主要论著包括在《Applied Energy》《Fuel》《PLOS ONE》《Particuolo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

专利

李十中教授的专利成果包括授权国际专利乙醇 production device and process through continuous 固体state 发酵 and having self-control system. PCT/CN2014/071580, WO2015/018195A1; African Regional Industri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Application No: APP / 2016/009078; 美属维尔京群岛 Application No: 14/443,413; Australia application number: 2016100122; Thailand application number: 1601000665; South Africa Application No: 2016/01548。以及授权国际专利Continuous 固体state separ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燃料 乙醇, PCT/CN2014/071587, WO2015/018196A1; African Regional Industri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Application No: APP/2016/009077; U.S. Application No: 14/958,563; Australia application number: 2016100124; Thailand application number: 1601000666; South Africa Application No: 2016/01508。

李十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