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口岸(Rafah Border Crossing),又称拉法边境口岸或拉法过境点,是埃及和加沙地带之间的唯一过境点,也是巴勒斯坦不用经过以色列而直接通往外部世界的口岸。该口岸于2005年11月26日,在欧盟的监督下首次开放。
拉法口岸只允许人员通行,根据以色列领导对加沙地带的封锁,任何进入加沙的货物都必须经过以色列,通常是通过以色列控制的凯雷姆沙洛姆口岸。拉法口岸由埃及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共同管理,欧盟则在加沙一侧监督巴勒斯坦人的遵守情况。根据《拉法口岸商定原则(APRC)》,该协议确保以色列有权对任何人的入境提出异议,并通过电子监视器远程监视口岸人员进出情况。拉法口岸自2015至2023年期间,历经多次开放和关闭。
2023年10月10日,巴以冲突爆发后,埃及开始无限期关闭拉法口岸。之后有多次开放使救援物资、伤员通过。2024年5月初,以色列军队封锁拉法口岸加沙地带一侧,援助物资无法再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2024年6月3日,埃及外交部长舒凯里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埃及明确抵制以色列在拉法口岸的军事存在,要求以色列放弃对拉法口岸的控制,以便重新开放拉法口岸。舒凯里同时呼吁哈马斯和以色列双方接受此前由美方公布的加沙停火协议草案。
位置境域
拉法口岸是埃及和加沙地带之间的唯一过境点。它位于加沙-埃及边境(Egypt–Gaza border),北纬:31°14′54.89″,东经:34 ° 15′33.23″ 。
历史沿革
埃以和平条约
根据1906年10月1日的奥斯曼一世-英国协议,奥斯曼统治的巴勒斯坦和英国统治的埃及之间的边界(从塔巴到拉法)达成一致。1948年起,加沙被埃及占领。因此,加沙与埃及的边界已不复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从埃及手中夺取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
1979年3月26日,以色列和埃及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将与加沙地带接壤的西奈半岛交还给埃及控制。作为该条约的一部分,在加沙和埃及之间建立了一条100米宽的地带,称为费城路线,作为缓冲区。在和平条约中,重新划定的加沙与埃及边界横跨拉法市。1982年,当以色列从西奈撤军时,拉法被分为埃及部分和巴勒斯坦部分。
以色列脱离接触
2005年2月16日,以色列议会批准以色列从加沙撤军。2005年9月,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加沙与埃及边境的控制权由埃及一侧移交给埃及。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获得对过境点加沙一侧的控制权。
2005年9月7日,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并关闭拉法过境点。以色列和埃及之间基于1979年和平条约原则的《费城协议》将边境控制权移交给埃及,而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供应武器则须经以色列同意。协议规定,埃及将在边境沿线部署750名边防人员,埃及和以色列双方承诺共同努力,遏制恐怖主义、武器走私和其他非法跨境活动。
通行和出入协议
根据2005年11月15日《通行进出协议》中的《拉法过境点商定原则》,由欧盟拉法边境援助团(EUBAM)负责监测过境点。该协议确保以色列有权对任何人的入境提出异议。
《拉法协议原则》规定“拉法可向埃及出口货物”。一份巴解组织机密文件显示,事实上埃及不允许通过拉法出口货物。巴勒斯坦人同意所有进口货物都转移到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过境点。以色列一直试图将凯雷姆沙洛姆过境点(与埃及接壤)变成加沙和以色列之间的商业过境点,或作为前往拉法的替代客运过境点。巴勒斯坦人担心以色列会控制加沙与埃及边境,表示反对。
2005年11月26日,该过境点在欧盟的监督下首次开放,以色列军队则在附近的基地进行视频监视。该口岸初期每天开放4小时,以后逐步增加到全天候开放。
关联机构
2005年11月,欧盟创建拉法口岸边防特派团(EUBAM Rafah),意在以“第三方”角色增进巴以互信,协助巴方提高拉法口岸管理水平,同时为巴勒斯坦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援助。
2006年1月,欧盟创建巴勒斯坦警察特派团(EUPOL COPPS),意在协助巴勒斯坦推进警察部队和刑事司法机构建设,助力巴勒斯坦安全和司法领域改革,从而增强巴勒斯坦民众的安全感和加强法治国家建设。
关闭边境
2005年至2007年
2005年11月至2007年7月,拉法口岸由埃及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共同控制,欧盟在加沙一侧监督。直至2006年6月。以色列发出安全警告,阻止欧洲监察员前往该口岸。6月23日,哈马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政府威胁称,如果不重新开放边境,将终止拉法过境协议。2006年6月25日,恐怖分子袭击了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过境点并俘虏了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这次袭击之后,该过境点很少开放。
2007年2月12日,巴解组织谈判代表Saeb Erekat在致以色列政府和欧盟代表团团长的一封信中指出以色列在大多数日子里通过间接措施关闭拉法过境点。2007年的一份巴勒斯坦背景文件提到了欧盟对危机的担忧,“最常见的原因是以色列不断关闭过境点”。2007年5月7日,协调和评估会议上也提出了以色列关闭拉法和凯雷姆的问题。禁止救护车通过拉法。欧盟BAM提议在拉法使用救护车转移患者。
2007年6月,哈马斯接管加沙地带后,埃及当局关闭了拉法口岸。由于缺乏安全保障,欧盟监察员撤离该地区。法塔赫领导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宣布,拉法过境点应继续关闭,直至巴勒斯坦总统卫队恢复控制。
2008年至2010年
2008年1月22日,以色列全面关闭所有通往加沙地带的过境点后,哈马斯示威者试图强行打开拉法过境点的大门,并与埃及警察爆发冲突。当晚,哈马斯用炸药拆除了200米长的金属边界墙。加沙-埃及边界被突破后,数千名巴勒斯坦人(估计人数在20万至70万之间)越境进入埃及购买商品。2008年2月3日,埃及再次关闭边境,但回国旅客除外。
2009年6月27日,被罢免的加沙哈马斯政府总理伊斯梅尔·哈内亚提议建立巴勒斯坦、埃及和欧洲联合机制,以保持拉法过境点的永久运行。
根据吉沙2009年的一份报告,以色列继续通过控制巴勒斯坦人口登记册来控制边界,该登记册决定谁可以通过拉法口岸。它还有权否决外国人的通行,并决定无限期关闭过境点。
2011年至2013年
前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领导下的埃及政府反对哈马斯在加沙的管理,并帮助以色列实施封锁。由于2011年埃及革命,穆巴拉克被迫于2011年2月下台。4月27日,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埃及的斡旋下在开罗达成协议。4月29日,埃及宣布永久开放过境点。同年5月4日,马哈茂德·阿巴斯和哈立德·马沙尔签署了《开罗协议》,并于5月28日重新开放过境点。大多数旅行限制被取消,但18岁至40岁的男性进入埃及必须申请签证,其他人则需要旅行许可证。此后,埃及外交部长纳比勒·阿拉比开始与哈马斯进行讨论,旨在放宽旅行限制并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尽管放宽了旅客限制,但运往加沙的货物仍然受阻。在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政权下,埃及强烈反对在拉法使用哈马斯警卫,并要求在部署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人员之前保持关闭过境点。
2011年6月中旬,过境点关闭了几天,此后每天只有几百人被允许过境,而每天申请过境的人数近千人。据报道,埃及同意每天至少允许500人过境。
2012年12月5日晚,埃及北部与加沙地带相邻的拉法地区一检查站遭到武装分子突袭并导致重大伤亡,埃及“无限期关闭拉法口岸”。
2013年7月,穆罕默德·穆尔西被推翻后,过境点被埃及军队关闭了几天。后来重新开放,每天四小时。8月14日,埃及发生大范围骚乱,过境点被“无限期”关闭。此后每隔几个月只开放几天。
2014年至2020年
2014年以色列加沙冲突后,埃及宣布准备训练总统卫队部队守卫拉法口岸并沿边境部署。一旦部队准备就绪,埃及将全面开放过境点。经埃及斡旋,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达成永久休战。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加沙巴勒斯坦各派公开宣布接受总统卫队和欧盟边境特派团的返回。
2015年1月22日,埃及关闭过境点。3月,埃及方面宣布,除非巴勒斯坦方面配备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人员,并且没有哈马斯人员在场,埃及当局还要求巴勒斯坦总统卫队驻扎在加沙和埃及的边境地带。不过,埃及偶尔仍允许物资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例如2017年为加沙发电厂供应柴油,2018年为加沙电厂供应天然气。
2018年5月,埃及当局开放该过境点,每天允许数百人进入埃及。据报道,截至2019年7月,已有数万人通过拉法口岸。2020年3月,巴勒斯坦当局关闭了过境点,以控制COVID-19病毒向加沙地带传播。2020年11月初,埃及当局在监测到哈马斯的违规行为后,关闭了拉法过境点。
2021年至今
2021年2月,埃及多年来首次“无限期”开放过境点,据称是为了促使当时在开罗举行会议的巴勒斯坦各派之间进行谈判。5月以色列与哈马斯持续11天的冲突结束后,该过境点重新开放,以运送援助物资和建筑材料。2021年8月23日,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跨境事件升级后,埃及关闭了过境点。
2023年10月10日,继加沙与以色列冲突爆发后,该过境点因9日以色列的空袭而关闭。10月14日,埃及官员称埃及、以色列和美国三国同意外国人经拉法口岸离开加沙地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一架满载医疗用品的飞机已降落在位于埃及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之间的拉法口岸附近,以满足加沙的紧急卫生需求。
2023年10月16日,由于以色列方面的拒绝,由埃及控制、连接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口岸仍未重新开放。鉴于加沙地带居民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联合国方面将派遣官员前往中东地区,就开放拉法口岸、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等问题展开斡旋。
2023年10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埃及总统阿卜杜勒·塞西已同意开放拉法口岸,允许20辆装载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同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以色列战时内阁决定,以方不会阻止食品、水、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从埃及运抵加沙地带,但要确保该物资仅向加沙地带南部平民提供,任何到达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物资都将被以色列封锁。
2023年10月21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官网上发文称,加沙地带和埃及边境的拉法口岸将于当地时间21日上午10时开放。同日,拉法口岸正式开放,20辆主要装载医药援助物资的卡车从拉法口岸埃及一侧进入加沙地带。20辆援助卡车过境后,拉法口岸再次关闭。10月27日,以色列《国土报》报道,由10名医生组成的医疗代表团和10辆载有水、食品、药品的卡车从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10月30日,埃及拉法口岸消息人士表示,第八批共60辆运载援助物资的卡车当天通过拉法口岸埃及一侧进入加沙地带,这是自21日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批援助物资。
2023年11月1日,埃及拉法口岸陆路过境点开放,以接收部分受伤的加沙平民。同日,首批载有伤员的救护车经由拉法口岸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进入埃及。转移完伤员后,埃及允许数百名持有外国护照的人从拉法口岸进入埃及。这是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在加沙地带的外国公民首次获准离开。11月6日,位于埃及和加沙地带边境的拉法口岸过境点再次开放,埃及-以色列出境名单上的外国人和双重国籍人士将被允许通过过境点离开加沙。11月29日,242辆载有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卡车进入拉法口岸前往加沙地带。当天还有7辆载有12.9万升柴油和8万升家用燃气的车辆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此外,来自加沙地带的9名受伤人员以及8名陪同者当天抵达拉法口岸,准备进入埃及医院接受救治。
2023年12月4日,埃及政府一名官员称,由于以军针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及拉法附近地区的持续轰炸,拉法口岸人道主义行动被迫暂停。该官员表示,巴勒斯坦红新月会、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工作人员“无法到达拉法口岸”。
2024年5月初,以色列军队封锁拉法口岸加沙地带一侧,援助物资无法再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在加沙地带民众忍饥挨饿的同时,大批援助物资在烈日与高温下逐渐变质腐坏。2024年6月3日,在西班牙访问的埃及外交部长舒凯里与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进行会面。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舒凯里再次强调,埃及明确抵制以色列在拉法口岸的军事存在,要求以色列放弃对拉法口岸的控制,以便重新开放拉法口岸。舒凯里同时呼吁哈马斯和以色列双方接受此前由美方公布的加沙停火协议草案。
统计数据
2005年以色列脱离接触后,每月平均通过拉法口岸进出的人数达到约4万人次。2006年6月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被俘后,过境点76%的时间被关闭,而在哈马斯接管加沙地带后,除了埃及偶尔有限的开放外,过境点也被永久关闭。
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月均通过拉法出入境人数达1.9万人次。2011年5月,穆罕默德·穆尔西取代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后,这一数字增至每月4万人。2013年7月穆尔西被军队废黜后,十字路口再次几乎完全关闭。
2014年8月,自2007年加沙封锁开始以来,埃及首次允许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通过拉法过境点运送粮食。它为约15万人提供了5天的食物。2014年,月均出入境人员8119人次。2015年9月,该数字约为3300人,而加沙人口为180万人。2014年10月24日至2015年9月期间,该过境点仅开放了34天。
2024年1月14日,埃及国家新闻局局长拉什万称,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从拉法口岸进入加沙的医疗物资有约7000吨,粮食约5万吨,水约2万吨,燃料和家用天然气约4500吨,以及1.1万吨其他救灾物资。运载各类援助物资卡车总数达到约9000辆。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1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同其他安理会成员国代表一道,赴加沙地带与埃及交界的拉法口岸考察。该考察活动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组织,代表团听取了埃及、阿联酋有关机构关于向巴勒斯坦民众提供人道援助和医疗救援的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同联合国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到口岸、人道物资仓库、医院、淡化水厂等地实地考察。张军表示,中方会继续推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发挥负责任作用,一方面把实现停火作为最紧迫事项,另一方面推动扩大人道准入,减缓巴勒斯坦人民承受的苦难。
2024年5月27日,以色列士兵和埃及士兵在加沙地带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发生交火,一名埃及士兵被打死。同日,埃及军方发言人表示,埃及武装部队在就当天加沙地带拉法口岸附近发生的枪击事件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