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玉

蒋碧玉(1921年—1995年,原名蒋蕴瑜),中共地下党员,中国台湾抗日人士,革命烈士钟浩东的妻子,台湾抗日人士蒋渭水养女。

蒋碧玉本姓戴,因过继给舅舅蒋渭水改姓蒋。1931年,蒋渭水去世后,她未能升学,在台湾大学医院当护士,认识因用功过度神经衰弱而住院的台北市学生钟浩东,两人志同道合,共同投身抗日。1940年,19岁的她与钟浩东结婚,为避日本征召赴日读书,后辗转赴中国大陆参加抗战。途经惠阳区时,与同伴五人被误认为日本间谍,幸得丘念台营救。此后加入丘念台领导的“东区服务队”,在广东客家地区从事抗日宣传与战俘管理,期间因战争被迫送养长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台,钟浩东任基隆中学校长并参与日本“文化大革命”。1949年,钟浩东与蒋碧玉被捕入狱,面对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特务,她说:“这次我们失败了,我们难逃一死,但是,我们能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台湾流第一滴血,我们将光荣地死去”。蒋碧玉在军法处受审半年,后因证据不足获释,但钟浩东最终英勇就义,钟浩东就义时难友传唱的《幌马车之歌》成为两人革命生涯的纪念标志。蒋碧玉出狱后生活艰难,晚年寻回失散多年的儿子。1995年病逝,享年74岁。

蒋碧玉与丈夫钟浩东事迹被镌刻于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被誉为“为台湾流第一滴血”的巾帼英烈。2016年上海市举办《幌马车之歌》特展,展示这对夫妻投身抗战及台湾光复后革命活动的历史影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1年,蒋碧玉出生于台湾,本姓戴,因过继给抗日领袖蒋渭水(养父)而改姓蒋。幼年时期,蒋碧玉家境优渥,在蒋渭水经营的大安医院、文化书局及《台湾民报》社环境中成长。1931年,其养父蒋渭水逝世后,家道中落,蒋碧玉在中国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医院当护士。

抗战经历

1930年代末,蒋碧玉在医院结识因神经衰弱住院的台北市高校学生钟浩东,两人志同道合,相恋并共同投身抗日事业。1940年,19岁的蒋碧玉与钟浩东结婚,并决定赴中国大陆参加抗战。此前为躲避日本征召,两人曾赴日本留学,钟浩东就读明治大学,蒋碧玉就读东京医学院,并筹划投奔大陆。1940年,蒋碧玉与钟浩东、表哥李南峰先行抵达上海市沦陷区,后与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赶来的萧道应、黄素贞夫妇在广东惠州会合,计划前往抗日根据地。同年, 五人在惠阳区中国国民党当局误认为日本间谍,险遭枪决,后因丘念台作保获释。蒋碧玉与黄素贞当时已怀孕,丘念台此举间接挽救七条生命。

1940年至1945年,其五人辗转广西桂林、韶关市等地,加入丘念台领导的“东区服务队”,在客家地区从事抗日宣传、战俘教育及民众动员工作。蒋碧玉因通晓日语,协助日俘管理,并参与前线救护。期间,她在战乱中生下长子,但因战争被迫送养。

战后返台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碧玉随钟浩东等人以“三青团台湾第三分团”名义在广州市协助台胞返台,后返回台湾。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 ,其丈夫钟浩东积极参与民众抗暴斗争,反对中国国民党腐败统治。1949年,钟浩东出任基隆中学校长,并秘密参与左翼运动。

入狱

1949年9月,蒋碧玉与钟浩东被捕入狱,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特务,她幽幽地说:“这次我们失败了,我们难逃一死,但是,我们能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台湾流第一滴血,我们将光荣的死去”。蒋碧玉在军法处受审半年,后因证据不足获释。1950年10月14日,钟浩东,一边用日语唱着他最喜欢的《幌马车之歌》,一边走出押房,英勇牺牲。当钟浩东的尸身送回家时,打开棺板,蒋碧玉他们惊讶地发现有两封遗书夹在棺材板之间,一封是给他母亲的,另一封是给蒋碧玉的。给蒋碧玉的那封遗书中写道:

蕴瑜:我以很沉重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给汝。汝我共处已有 13 年,时间不短不长;而且抗战期间在极端艰苦困厄的环境中,以汝孱弱的身体,与我共同甘苦,竟挨过差不多 10 个年头。在工作中,在养育小孩的事情上,汝都未得我多少帮助,却尽了汝的责任。

光复后返台,汝我又因工作的关系,不能常在一起,家庭的事务,全由汝负担,这实在是委屈了汝。这一年来,更难为汝了。我实在不敢去设想汝们如何生活,在接见的时候,我觉得汝似乎更瘦了。一切的一切,说起来都是不幸的。但是蕴瑜:我们也曾有不少美丽珍爱的过去,那些回忆与感怀,时常要把我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得多。

蕴瑜:在困苦的环境中,还是找些愉快吧!忍耐能克服不少困难,它能增进人的活力。蕴瑜:请不要惊骇,也不要悲伤…… 我的着落,竟发生汝最不愿意的情形。那汝将如何呢?我知道汝的心情将会受到莫大的冲击,汝或将沉沦于悲痛的苦海中。但是我希望汝能很快丢掉悲伤的心情,勇敢地生活下去。

浩东手书,10 月 2 日深夜。

晚年与逝世

钟浩东牺牲后,蒋碧玉被押往绿岛服刑,刑满后与两名幼子团聚。蒋碧玉出狱后,曾于中国台北风化区归绥街卖红豆饼、阳春面维生,但仍坚持追求和平民主。1980年后,在友人郑晶莹协助下,通过大陆韶关市政府对台办寻获,终与儿子团聚。蒋碧玉在晚年继续关注着两岸和平与民主发展。1995年,蒋碧玉病逝,享年74岁。5月22日,蒋碧玉参与编剧的电影《好男好女》在戛纳电影节上映。蒋碧玉在晚年继续关注着两岸和平与民主发展。1995年,蒋碧玉病逝,享年74岁。5月22日,蒋碧玉参与编剧的电影《好男好女》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个人作品

家庭关系

后世纪念

1995年,侯孝贤电影《好男好女》以蒋碧玉其为原型,展现其革命生涯与人生悲剧。

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建成,在广场的“信义”铭文记载了蒋碧玉与丈夫钟浩东的事迹,称她与钟浩东“愿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台湾流第一滴血。

2016年4月,“幌马车之歌”钟浩东蒋碧玉纪念特展在上海开幕。该展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了原基隆中学校长、革命烈士钟浩东及其妻、台湾近当代民族文化先驱蒋渭水养女蒋碧玉,20世纪40年代自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台湾来到上海市,投身大陆抗战并最终为革命理想奋斗牺牲的故事。

解密!!! 潜伏并牺牲在台湾的大陆特工.人民网.2025-10-04

“幌马车之歌”钟浩东蒋碧玉纪念特展在沪开幕.中国新闻网.2025-10-04

为信念无惧万难(两岸聚焦).人民网.2021-11-29

好男好女.豆瓣电影.2025-10-04

好男好女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