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区

新市区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市辖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部。下辖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72个社区(村)。区域面积243.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新市区常住人口为730307人,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38个民族分布。交通便利,216国道上海—霍尔果斯公路过境,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坐落于区内,是乌鲁木齐市通往北疆各地的门户、新疆航空运输的中心。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街道。

新市区在汉朝时为西域都护府管辖。清光绪十二年(1886)属迪化府。1960年以前归沙依巴克区管辖。1960年增设新市区区公所。1969年成立新市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成立新市区人民政府。区境内有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市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有鲤鱼山和蜘蛛山等低山。新市区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少,冬季时间长,春秋多大风。工业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冶金等行业为主,食品、纺织、饮服等行业为骨干,截止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71.71亿元。新市区是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高科技较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财经学院等科研机构20多家。名胜有鲤鱼山公园、乌鲁木齐植物园葡萄园、新疆人民会堂等。

2021年,新市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同年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2024年,新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993.5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0.2:29.3:70.5。

历史沿革

新市区所在的乌鲁木齐市地区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汉代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古代民族的游牧地,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个重要地段。

唐代,唐军在乌鲁木齐河畔屯田戍守,现区境内九家湾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屯田点。

清朝乾隆清统一准噶尔之战叛乱后,在乌鲁木齐屯田,并建立屯田城堡,现境内的头工、二工、四工,就是当时有名的宣仁堡、怀义堡、宝昌堡。乾隆年间,区境属迪化直隶州,光绪十二年(1886年)属迪化府

民国2年(1913年)属迪化县,民国34年(1945年)属乌鲁木齐市

新中国成立后属迪化市,开始筹建新城区。1954年,迪化市改名乌鲁木齐市,现区境属乌鲁木齐市。

1961年,新市区从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析出成立,成立了新市区人民委员会,下属国际劳动节、机械城、红五月三个城市组成人民公社。1969年成立新市区革命委员会。

2011年初,按照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由原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与原乌鲁木齐新市区(简称“新市区”)实行“区政合一”,并将原乌鲁木齐县两乡一镇增划并入。新区继续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科技厅归口管理,重大科技业务隶属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管理体制。作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副地级建制,代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内经济社会事务,行使市一级人民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对所辖开发建设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区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均为自治区直属分局,行使省级职能部门管理权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地处城市北部,南接水磨沟区天山区,西连头屯河区,东接米东区产业走廊。作为首府北拓战略的核心承载区,我区依托“三纵四横”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发展优势,从我区核心区出发15分钟直达乌鲁木齐南站、高铁北广场两大综合交通枢纽。辖区集聚新疆最大航空门户——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通过机场高速公路、迎宾路与城区主干路网高效连接,配合乌奎高速、S114线等出疆通道,形成“空中+陆路”双枢纽格局。轨道交通1号线纵贯北京路商业带,与BRT1号线、机场快线构成复合公共交通体系。完善的“快—干—支—微”道路网络覆盖率达98%,辖区道路总里程突破600公里,为企业物流、人才通勤、产业联动提供强力支撑。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我区依托"交通+开放"双重优势,已建成全疆最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和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高效路网实现与甘泉堡经开区、国际陆港区的产业协同,形成首府最具活力的产城融合增长极。

地形地势

新市区地形南窄北宽,地势南高北低。

气候

新市区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少,冬季时间长,春秋多大风。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0年6月成立新市区人民政府。1996年,新市区辖7个街道,分别是:北京路街道、二宫街道、三宫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宾路街道、喀什东路街道、北站街道。

2003年底,新市区总面积142.52平方千米,总人口376600人。辖11个街道、2个乡,89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分别为: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宾路街道、喀什东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银川路街道、杭州路街道、南纬路街道、北站东路街道、二工乡、地窝堡乡。

2004年底,新市区辖11个街道、2个乡,89个居委会、5个行政村。

2011年3月,将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安宁渠镇成建制移交新市区管理。调整后,新市区辖11个街道、1个镇、4个乡、24个村、84个社区;现乌鲁木齐县与头屯河区(北部)的行政区域界线变为新市区与头屯河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现乌鲁木齐县与米东区的行政区域界线变为新市区与米东区的行政区域界线。

区划详情

新市区现辖11个街道、2个乡: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宾路街道、喀什东路街道、北站街道、天津路街道、银川路街道、南纬路街道、杭州路街道、二工乡、地窝堡乡。区境内有: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全区总人口379220人,其中:北京路街道65445人、二工街道67279人、三工街道70827人、石油新村街道42339人、迎宾路街道40529人、喀什东路街道28949人、北站街道6351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41022人、高新区16479人。 

截至2025年,新市区总人口超百万。

民族

新市区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38个民族分布。

经济

新市区生产部在面向新世纪的进程中,新市区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明确提出了把新市区建设成全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联西出商贸基地和现代文明新区的奋斗目标和要大力实施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科教兴区、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并举、文明塑区等七大战略。通过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实现综合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财政状况好转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城区居民月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经济收入年均增长9%。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新市区内。

2000年,新市区全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4.1亿元,是1995年的2.5倍,完成工业总产值31.8亿元,是1961年的2427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是1990年的6倍。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冶金等行业为主,食品、纺织、饮服等行业为骨干的国民经济体系.。

2024年,新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993.5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0.2:29.3:70.5。

第一产业

2024年,新市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8.6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0.0046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0.52亿元,增长17.57%;渔业产值0.17亿元,增长32.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27亿元,增长37%。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玉米产量1878吨,大豆产量9.1吨,红薯(番薯)产量1792吨,细绒棉产量283吨,油料作物149.3吨,蔬菜产量29.4万吨,禽蛋产量239.8吨,牛奶产量776.6吨。牲畜(禽)饲养:牛0.3万头(只),羊1.14万只,猪0.24万头,家禽4.06万只。 [16]

第二产业

2024年,新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7.6亿元,增长5.3%.(不含兵团)。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0.1%;重工业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5.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175.9亿元,增长1.1%;制造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26.8%。分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1.5%,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20%。在支柱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1.0%;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1亿元,下降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3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14.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4.1亿元,下降8.8%;食品制造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12.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1.5亿元,下降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66.2%。新动能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1.8%;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1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6%;实现营业收入7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营业利润62.7亿元,利润总额63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建筑企业总产值235.3亿元,比上年下降12.1%。建筑房屋施工面积2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7%;房屋竣工面积42.5万平方米,下降57.7%

第三产业

2024年,新市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0.4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2.1亿元,比,上年下降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亿元,下降1.8%;金融业增加值111.9亿元,增长1.7%;房地产业增加值75.3亿元,下降8.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42.2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1亿元(含兵团),比上年下降2.7%。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33亿元,下降7.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下降15.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中西药品类下降3.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3%,化妆品类下降7.7%,金银珠宝类下降28.3%,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51.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5.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1.82亿元,同比下降1.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2%。

交通

民航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坐落在新市区,可通往中东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及全疆各主要城市。全疆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乌北站货场坐落在新市区,是自治区的交通枢纽和沟通亚欧及中东地区的重要国际通道。

新市区41条大小道路纵横交错、宽阔整齐,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社会

科技

新市区素质教育明显提高,中小学生入学率、在校中小学生巩固率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科技事业不断进步,身“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行列,并被确定为该市“民营科技试点区”。

教育事业

新市区有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财经学院等科研所20多家、大专院校33所,是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高科技较集中的地区。2024年,新市区共有普通中学32所,专任教师数3022人,在校学生数44741人;小学17所,专任教师数2286人,在校学生数57872人;幼儿园111所,专任教师数1660人,在校幼儿数20078人。

文化卫生

新市区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全区共建各类文体活动场所389个,7个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自治区级标准。计划生育、卫生等其他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24年,新市区拥有卫生机构数487个,其中医院40个。卫生技术人员15049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0850张。

社会保障

2024年,新市区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新增创业2374人、带动就业5783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万人次,落实就业惠民政策补贴2亿元,帮扶100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统筹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完成7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33户适老化家庭设施改造,改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0个,新增老年助餐点159个,对116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46万元,完成棚户区改造工程1个,惠及3个小区2771户居民。

精神文明建设

建区以来,新市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仅“九五”期间,新市区就先后荣获51项国家级、198项自治区级及951项市级先进荣誉称号。北京路文明小区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示范点,北京路文明社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全疆文明示范社区,全区三级文明单位和军(警)民共建先进集体已占地区单位总数的81.4%。

城市建设

新市区以城西建材市场、准噶尔市场、农贸批发市场为代表的40多个各类市场遍布全区。并建成“烟尘控制区”36.5平方公里,“噪声控制达标区”10.7平方公里,集中供热站12个,供热面积434.7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38%。

旅游

名胜古迹

燕儿窝景区

燕儿窝景区东依燕儿崖,西临乌鲁木齐河,有许多小燕山分布其中。

新疆人民会堂

新疆人民会堂坐落在市区内友好路北端的昆仑宾馆对面,是一座民族、地方、现代色彩兼具的大型建筑,1985年8月31日竣工,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

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

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位于友好北路,与友好商场隔街想望。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展。陈列面积3700平方米,仅次于北京地质矿产博览馆而居全国第二。展览内容分为“地球的起源与特征”、“丰富的新疆矿产资源”、“发展中新疆地质事业”等部分。共展出图片,图表近2000幅,各种实物标本、模型1000余件,其中有人工模拟天然山洞、无线电遥控立体沙盘等大型模型多件。

水磨沟区风景区

水磨沟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区东北郊5公里处,水磨沟河从中穿流而过。两岸古木婆娑,泉流喷涌。古庙、亭台点缀其间。早在清代,水磨沟已辟为游览胜地。

水磨沟区公园

水磨沟区公园大门以明清时仿古建筑为蓝本,力求以当地历史文化相协调,与公园已建成的寺庙,接官亭、翰文岭等景点的艺术风格相统一。

大门入口采用大跨度半圆形造型,巨大的弧形线条与水磨河水奔流而下的形象互相映照,据查证,仿门外型成半圆的在全国尚属首例。采用叠楼式防古檐制式,占地285平方米,主楼高14米以上,特入口半圆门洞,跨度14.26米,在全国同类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紧连大门的“九龙桥”为仿古式桥,与大门建筑风格完全协调,两侧人行道,设有24根汉白玉雕栏柱,柱头刻有精美的石狮,每根栏柱上的石狮造型不相同,暗指,一年24个不同的节气,寓意人汇年丰,吉祥太平。

妖魔山

妖魔山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部,约呈南北走向,主峰青年峰海拔1391米,是晚二迭记由深海湖泊沉积所形成的山峦。妖魔山外缘周长约16公里,山体表而积约40平方公里。从地貌及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荒漠区。强烈的干热气候给这里留下深刻烙印,春秋两季较湿润,干旱相对不明显,夏季干旱,热量充足,冬季漫长而寒冷。

亚洲地理中心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陆性最强。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实地在天山北麓冲洪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人们简称为“亚心”。

亚心标志塔是一座高18米,具有典型亚洲区域特色,标志塔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石贴面,高14米,塔形为英文单词“亚洲”的第一个字母“A”,代表亚细亚;塔顶是直径2.5米的不锈钢球,代表地球;钢球下有中垂心,直对塔基中心的亚洲微缩图心脏,代表“亚心”的位置所在;双层塔基,花岗岩构造,上层1.5米高,直径30米,底层直径60米,边沿围有汉白玉栏杆。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有特殊的自然地理含义及科教意义。由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在乌鲁木齐市,因此乌鲁木齐市成为亚洲大陆的中心城市和兴建“亚洲公园”的最佳城市,被称为“亚心之都”。

烈士陵园

新疆烈士陵园被选在燕儿崖的山坳下,烈士陵园初建于1956年,1975年重修,它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等烈士遗体的安葬地。陵园占地500余亩。墓地前是一个花岗石广场,庄严肃穆,陵园内植有桃、杏、苹果等果树数千株,葡萄上百墩,还修建了凉亭、休息室、摄影室。

园内南侧设有烈士事迹陈列室。陵园已成为供人们凭吊、游览和参观学习的场所。大门屏风上镌董必武的“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揽秀园陵园”题字。

揽秀园

揽秀园正门左侧是乌鲁木齐十大商场之一的红山商场,右侧依次是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中国新疆航空营业处,对面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方航空营业处、孔雀大厦、西北航空营业处、华都大饭店、红山邮局和中国银行新疆分行。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34名。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位居2020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100强(地级城市)榜单第24位。

2021年9月,荣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4年9月20日,新市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3位。

2024年高新区(新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2025-09-03

高新概况.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2024-01-17

新市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16

高新区(新市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2024-01-16

全国第一!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出炉,顺德位居榜首.百家号.2024-01-17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荣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百家号.2024-01-17

区情简介.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2025-06-06

新闻浏览.小康杂志网.2021-06-01

顺德勇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之首!_时政速递_顺德城市网.顺德城市网.2020-12-28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荣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日头条.2021-10-05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光明日报-光明网.光明网.2021-10-18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来了!.百家号.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