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密(1878年-1925年8月24日),字季商,号祖密,又号式周,别名林资铿,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中市雾峰乡,祖籍福建平和县,中国台湾著名爱国志士。
林祖密自幼随父经历军旅生活,受到磨炼。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台,林祖密父亲林朝栋在抵抗无望后率全家内渡大陆,在鼓浪屿内厝澳修建了林家别墅宫保第。不久,林祖密奉父命回台管理家产。1904年,林祖密父亲去世,他趁奔丧之机,举家迁回鼓浪屿。1913年,林祖密获得中国国籍。改籍后,林祖密穿梭往返于漳州市、厦门市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及地方实业建设。孙中山听说林祖密有志于革命,且在闽台颇有声望,遂派人向他讲述革命救国大义,希望他支持国民革命。林祖密随即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此外,林祖密曾被孙中山委任为闽南军司令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参军兼侍从武官,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在袁世凯窃国称帝时,林祖密还曾捐银十万两作军饷,并召集漳、泉有志之士积极倒向袁世凯、继续革命。1925年8月24日,林祖密被张毅所部杀害。
1940年,国民政府追念林祖密的贡献,明令抚恤,并以其事迹宣付中国国民党党史。1965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为林祖密颁发“忠烈永式”匾额。2012年10月,林祖密雕像,在海沧区文圃山陵园名人园揭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林祖密1878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中市雾峰乡,祖籍福建平和县。他自幼随父经历军旅生活的磨炼。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台,林祖密父亲林朝栋在抵抗无望后,率全家内渡大陆。因林家在台拥有巨额资产,包括水田两千余甲,山地两万余甲,并拥有樟脑专卖权,林父遂又命林祖密返台料理家族产业。
林祖密1奉父命返台管理庞大家产后,更亲眼目睹日本人在台的暴行,因此怀有刻骨铭心的亡国之恨,曾愤慨悲叹道:“大汉之民,何能因财富而受辱于倭奴。”林祖密1身处日本殖民者高压统治下的中国台湾,仍坚持往返两岸进行反日活动,中国台湾总督府因而对他十分反感,数度在中国台湾扣留他,不准他返回大陆。
返回大陆
1904年,林祖密父亲去世,他趁奔丧之机,举家迁回鼓浪屿。林祖密申请入籍期间,日本总督府屡以高官厚禄相诱,并以兼任中国台湾制麻会社社长与之交换,但均遭到林祖密拒绝,恼羞成怒的总督府因此没收了林祖密在中国台湾的山林2万多甲,樟脑作坊500多处。1913年,林祖密获得中国国籍,归籍执照号码是许字第一号。林祖密成为自中国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以来,内渡大陆者中正式取得中华民国国籍的第一人,林氏家族也引以为傲。改籍后,林祖密穿梭往返于漳州市、厦门市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及地方实业建设。后在鼓浪屿,兴建了一座广阔而极幽致的园林式官邸,也称“林公馆”,官邸内雇用日本人数名,名义上称为顾问,实则不然。有人不解林祖密雇用日籍人士的本意,林祖密答称:“本人不甘吾台沦入异族日寇之手,自脱离日籍回归祖国以来,每恨无处对日人泄愤,因故意雇用日人,俾得借机召之立于面前,叱以禽生,斥为臭狗,或以日人惯常骂人之马鹿对之,以快我心也。”足见其对侵占我大好河山、欺压我同胞的日本殖民者的满腔仇恨。
孙中山听说林祖密有志于革命,且在闽台颇有声望,遂派人向他讲述革命救国大义,希望他支持国民革命。林祖密随即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此外,林祖密曾被孙中山委任为闽南军司令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参军兼侍从武官,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在袁世凯窃国称帝时,林祖密还曾捐银十万两作军饷,并召集漳、泉有志之士积极倒向袁世凯、继续革命。
1925年3月,黄埔区学生与教导团官兵3000人东征(史称第一次东征战役),连克东莞、石龙、平湖、深圳市、淡水、平山、海丰县等七县,兵锋直逼潮州市、汕头市、梅县区,林祖密深受鼓舞,并想乘此时机与闽南地区各县军民联络,与广州方面呼应发动革命。于是冒险前往华安,进行重整与联络事宜。不料被直系军阀孙传芳下派厦门市镇守使张毅发觉,张毅以进剿土匪之名,派队围捕。
人物逝世
1925年8月24日,林祖密被张毅所部杀害。之后,林祖密长子林正熊在蒋介石的帮助下组织一支部队,为父报仇,终于在2年后的1927年将张毅枪毙于今广州中山公园。
亲属关系
林祖密的先祖林石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从大陆迁徙到了中国台湾彰化,后来林氏家族第二代又迁居到了台中雾峰。林祖密的祖父林文察曾担任福建水陆路提督,被朝廷授予“太子少保”的荣誉称号。他的父亲林朝栋深受中国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器重,在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的时候,林朝栋率领军队扼守基隆要塞的狮球岭,立下战功,被朝廷加封为二品官衔,还曾出任中国台湾抚垦局局长。林祖密的母亲杨水萍也具备领兵能力,在1884年抗法战争期间,林祖密荣升闽南军司令后有一张戎装照,而当时杨水萍曾率领6000名家将和乡勇北上支援作战,在基隆战役中痛击法军,战后被朝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林祖密的第五个儿子名为林正亨,他历经广西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在1945年3月缅北反攻的最后一场追击战中,任独立步兵第一团指挥连连长。他与8名日军近身搏斗,重伤16处,手筋断裂、脸上留下一道长长刀疤,成半残废。他加入抗日,是因为知道父亲林祖密一辈子奋斗的目标,就是驱逐日寇、光复中国台湾。他虽然重伤残废,但父亲遗愿完成了,是他最欣慰的事。林祖密之孙名为林光辉。
后世纪念
1940年,国民政府追念林祖密的贡献,明令抚恤,并以其事迹宣付中国国民党党史。1965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为林祖密颁发“忠烈永式”匾额。2012年10月,林祖密雕像,在海沧区文圃山陵园名人园揭幕,揭幕仪式上,林祖密后人代表林义崇宣读了祭文。
相关评价
“革命不难,舍富贵而革命为难;舍富贵而革命不难,能审国族、辨忠节,而舍富贵以革命为尤难。中国台湾林祖密者,乃能此尤难者也。”林家后人开枝散叶在世界各地,宫保第已无林氏族人居住,但这里仍是牵系林氏家族以及两岸特殊情缘的纽带。(中国台湾义士丘念台 评)
作为中国台湾抗战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林祖密不但是中国台湾沦陷后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台胞第一人,而且林家几代人都是爱国志士,其爱国义举在两岸都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林家后人曾经在中国台湾多次争取想要为林祖密竖立雕像,但一直未果,如今夙愿终于在厦门市实现,让林家后人极为赞叹。(东南网 评)
相关事件
2025年10月25日,正值中国台湾台湾光复八十周年,林祖密之孙林光辉发表《雾峰林家的抗日故事》文章,文章介绍了中国台湾雾峰林家几代人坚持抗日的事迹,林正亨在云南战地医院写信表达国家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获光明自由比自身残废更重要的心声,他是雾峰林家第八代,历经多场战役,重伤成半残废,但因完成父亲林祖密驱逐日寇、光复中国台湾的遗愿而欣慰。祖父林祖密是雾峰林家第七代,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后随父离台,1898年奉命返台整理家产,期间联络部属、策划支援各地武装抗日活动,还往返福建省从事抗日活动,日本人称中国台湾武装抗日无不与他有关。雾峰林家从武装抗日到非武装抗日,从在中国台湾抗日到赴大陆抗日,抵抗了日本殖民统治50年。2007年,作者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员含30多个抗日家族,旨在讲述中国台湾同胞抗日事迹、还原历史真相,让人们更爱这片土地,体现了雾峰林家始终坚信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的信念。
鼓浪屿宫保第述说日据时期归籍第一人往事.中国新闻网.2025-10-25
台湾爱国志士林祖密雕像落户海沧.中国新闻网.2025-10-25
台湾光复八十周年,林祖密、李友邦、丘逢甲后人在人民日报刊文.今日头条.2025-10-25